螃蟹养殖技术探析论文
2023-08-07 17:14:06
来源: 互联网
篇1:螃蟹养殖技术探析论文
摘要:螃蟹是一种淡水生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螃蟹的身体虽小,但却五脏俱全,作为餐桌上的美食,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螃蟹性寒,体寒的人不能一次性食用过多,幼年时期的螃蟹也常常被其他生物当作食物,所以母蟹一次要产大量的卵来保证螃蟹的存活率,更有一些商家进行人工养殖来供应螃蟹的市场需求,螃蟹的养殖需要良好的技术,如成长环境、对食物的要求、水质、水温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养螃蟹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养好螃蟹,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养出健康、肥美的螃蟹。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谈谈螃蟹的养殖技术。
关键词:螃蟹;养殖技术;食物
1螃蟹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螃蟹是一种淡水生物,人工养殖的话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因为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螃蟹的生长质量以及成活率,所以要严格注重螃蟹的生长环境。螃蟹喜欢水质清净的环境,一般在清澈的小河边都会有螃蟹的身影,所以在养殖螃蟹的过程中要注重水的清澈度,可以采用池塘,稻田,湖泊养殖,现一般采用池塘养殖,池塘的材料可以选择透气性良好的沙土,因为螃蟹喜欢挖穴,这样可以给螃蟹足够的空间。河蟹大约在每年的七八月份的时候长壳,九十月份的时候长肉,夏季是他们生长的高峰期,要严格管理,协调好水温以及水质之间的关系。
篇2:螃蟹养殖技术探析论文
2.1养殖池准备
养殖池是螃蟹存活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养殖条件必须具备良好的养殖池,一般养殖池的材料通气性较好,池底面平整,进出水方便,有利于各种昆虫的栖息,可以给螃蟹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因为螃蟹可以适当去晒太阳,需要阳光的滋润,所以池塘不宜建造的过于陡峭,否则不利于螃蟹出来活动时爬出水面。但值得注意的是,晒阳光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螃蟹会因为高温而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2.2饲养管理
日常的管理主要是定时巡视池塘,这是日常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巡视是要观察螃蟹的状态以及池塘的环境是否良好,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避免出现螃蟹大量死亡的情况。螃蟹的食物很杂,饲料分为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植物饲料主要吃水花生,水浮莲,动物性饲料主要吃小鱼和蚯蚓等等,一定要定期进行投喂,因为人工养殖的环境下如果靠螃蟹自己找食物来满足生长条件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在高温的时期,螃蟹容易生病,这段期间,就要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疾病,防治出现螃蟹大批量死亡的情况。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适量地辅以药物进行防治。
2.3水质管理
池塘的水深大约在一米左右,水质清澈,要避免水质污染,一般要在池塘中种植一部分水草,水草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水草是植物,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水草周围可以栖息生存着很多浮游生物和昆虫,给螃蟹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良好的维持了水中的生态环境,但是,即使有了水草,也要每隔3到4天要换一次水,换水的时候不要换掉所有的水,要保留一部分原有的水,注意不要让水缺氧,螃蟹是群居动物,喜欢成群结队的活动,如果在日常巡视过程中发现螃蟹成群的出现不下水或者下水后立刻从水中出来的情况,那么就要考虑水中缺氧的状况或者是水质变坏,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换掉全部的水。
2.4设置防逃设施
为了防止螃蟹脱逃,要在池塘周围设置防逃措施,并且定期检查设置的防逃措施是否完好,是否有螃蟹出逃的痕迹,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修补。螃蟹容易出逃的情况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在饵料缺乏的`情况下螃蟹容易因为觅食而出逃,还有就是可能由于天气的变化,比如暴雨等导致水位的变化。在下雨时,如果有必要的话要加深水位,在天气回复正常是再恢复到原水位。河蟹性腺发育完全后,会进行生殖洄游,此时是螃蟹出逃的高发期,在此期间,要严格防范螃蟹的出逃,定期检查防逃措施是否完好无损。2.5防敌害为了保障螃蟹的存活率,防止敌害的入侵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每种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方法,如果没有办法保护自己,那么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但是由于螃蟹是人工养殖,所以我们要人为的帮助螃蟹防止敌害,敌害主要分为植物性敌害和动物性敌害,植物性敌害主要包括一些青苔、水网藻类等,动物性敌害主要包括一些野杂鱼,大量的螺类等。如果在池塘中发现了蝌蚪,蛙卵等生物,一定要人为的进行清除,防治这些生物与螃蟹尤其是幼蟹争抢食物,导致幼蟹食物不足,甚至危及到生命。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海鲜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着,只要是吃海鲜,很多人都会选择肥美的螃蟹,想要成功的养殖出质量上乘的螃蟹,首先要充分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性,再投入大量的精力,精心照管,加上合理而科学的养殖方法,螃蟹的质量一定是上乘的,为广大的消费群众提供健康放心的螃蟹。
【参考文献】
[1]王本龙.螃蟹的养殖技术[J].农技服务,,28(3):332-333.
[2]王青利.黄河口大闸蟹人工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314-315.
[3]聂福顺.西部山区地区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10).
[4]王春华.螃蟹池塘养殖技术与管理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4):43-44.
[5]陈运云.淡水螃蟹养殖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16).
篇3:淡水螃蟹养殖技术
[摘 要] 人们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前提下,在饮食上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上现代水产品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大量的人工养殖的海鲜产品逐渐增多,而且在养殖技术上也有了创新完善。
淡水螃蟹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而且它的饮用味道也十分的可口,受到了众多养殖者的关注,对于其的养殖也是一项技术性活动。
基于此,本文简要的分析了淡水螃蟹在养殖中的一些事项。
篇4:淡水螃蟹养殖技术
2.1 选择适宜的池塘条件
好的淡水池塘,要具备干净的水质,水源较为充足,池水的进水和排水十分便利,池中的土壤为黏土、沙土或是亚沙土,具有很好的通气性。
面积不能太小,水的深度要保持在0.6――1.5m之间,可以塑造几个高过水面的小土墩,也就是所谓的蟹岛,便于其采光,并未其提供挖穴建洞的条件。
2.2 保持池水的干净
如果是新建设的淡水养殖池,在放养螃蟹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药物消毒,一般常用的是漂粉,这样可以使池水干净卫生,不会给螃蟹带来过多的危害。
首先,要把握好整个池子的规模大小,确定实际的体积,然后根据大小来调配合理的漂粉,经过加水溶解之后,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全池泼洒,通常情况下,清池之后的5-6d就可以放养了。
2.3 培育良好的水池水质
经过上一环节的漂粉消毒后,待3-4d之后,可以在池塘之内投放大约150kg的有机腐殖质等的肥料,投放几天后池水的颜色会逐渐的变为青绿色,并且要保持池水的干净卫生。
2.4 种植适宜的水草
上述提到,螃蟹的生长习性离不开水草环境,因此,在淡水池养殖螃蟹就要充分的利用这一习性特点,在池子中种植或投放一些适当的水草,塑造预期自然的生长环境相似的氛围。
在池中种植水草的另一目的就是起到一种分散的作用,让螃蟹可以分散在池中的不同高度,需要注意的是,水草种植不能过于密集,要留有一定的日照空间。
篇5:淡水螃蟹养殖技术
3.1 养殖温度调节方面
螃蟹在幼苗阶段,需要的生长温度不宜过高,适中即可,一般是在15℃-30℃之间,最佳的温度是25℃左右。
因此,养殖管理人员就要严格的控制好养殖大棚内的池水的温度,保持其始终处于恒定的状态,水温过低就要进行增温。
3.2 养殖的密度方面
螃蟹的生长需要有一个充足的空间区域,如果养殖空间过于狭小密集的话,很容易造成水中供养不足,水质下降等的不利现象,因此,就需要严格的控制好这方面的工作。
我们从大多数的实际养殖经验来看,一般每亩大小的淡水池可以放养500――600只螃蟹,这样的密度是最佳的,可以给螃蟹提供一个充足良好的生长空间。
3.3 日常的饵料喂养方面
由于螃蟹的食物来源较为多样性,因此,对于淡水池的人工养殖来说,在进行事物的喂养时,就可以根据实际采用新鲜的鱼类饲料并添加合适量的食盐,经过高温烧熟之后去骨搅拌成鱼糜,再制作成小团状颗粒,直接抛洒到水池中进行喂养。
螃蟹的幼苗在进入到淡水池子中初期阶段,喂养时要控制好时间量,一般是每日3-5次,饵料的不能全部集中一个区域投放,一部分要投放在池边的浅水区域内,另一部分要抛撒在水生植物较为密集的区域。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大约6-10个月后,螃蟹的个体逐渐变大,水池的温度增高,对于食物的摄入量加大,特别是在其8-10个月时,螃蟹肥育聚黄,自身重要增加,养殖人员就要增加动物性饲料的喂养。
需要注意的是,在喂养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水池的温度、天气条件以及螃蟹的生长状况等进行量的适当变化。
3.4 做好相应的`放逃措施
幼苗期的螃蟹还不具备很强的活动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成长后,它的个体逐渐变大,各方面机能逐渐成熟,活动能力变得更强更活跃,从养殖的长远角度出发,就需要养殖管理者做好其的放逃工作,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一般常见的有在水池的四周竖杆拉网,但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采用塑料薄膜,或者也可以采用水泥板,限制螃蟹的活动范围,特别是在下雨的雨天,池中水位上涨,更要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具体的采取何种的放逃方法还要依据于养殖的实际状况来有针对性的确定。
4 总结
随着人们的饮食习惯的变化,对于海鲜产品的饮食需求逐渐增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工养殖海鲜产品大大增加。
螃蟹作为常见的一种水生生物,属于海鲜产品的范畴,对于其的人工淡水养殖技术来说,需要切实的把握其生长环境和习性,有针对性的建造淡水水池,并采取一系列的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提高其养成率。
参考文献
[1]周小卫,陆长妹.浅谈螃蟹养殖的方法及水质管理[J].中国农业信息,,(01):149.
[2]胡彬,喻文娟,和桂良.淡水螃蟹养殖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07):39.
[3]王本龙.螃蟹的养殖技术[J].农技服务,,28(03):332-333.
篇6:淡水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淡水产品,营养丰富,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它是一种节肢动物,从目前我国的养殖分布状况来看,主要聚集在长江的入海口地区,人工养殖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像苗种的投放、饵料的配置以及后期的放逃工作等,但是,在近些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普及创新,这种淡水螃蟹养殖技术逐渐得到了推广,越来越多的地区作为经济发展战略大规模发展起来。
1 螃蟹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分析
1.1 生长环境方面
螃蟹一般是居住在较为潮湿的泥岸洞穴中,但也不排除在水中的石块或水草中。
如果是江海湖波,那么它们喜欢生活在水质较为清洁、水草茂盛的区域,如果的池塘的小范围中则是池底的泥草中。
它的生活特点一般是昼伏夜出,它的一个基本技能就是挖穴,同时这也是其防御侵害的一种方式,洞穴的挖掘一般是在较为松软的土层中。
1.2 食物摄取方面
由于其属于水生生物,它的食物也大多数是从水中获得,不仅食水草,也会捕食一些腐殖质,也不排除小昆虫、蠕虫、小鱼小虾等。
但是主要的还是以水草为主,泥沙的食用只起到辅助消化的作用。
篇7:淡水螃蟹养殖技术
【摘要】 随着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养殖户日益意识到水草在生态养蟹中的重要性,“蟹大小,看水草”,可见水草决定着生态养蟹的成败。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水草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和误区,文章结合实际总结了河蟹生态健康养殖中水草的作用、类型及特点、设置与管理、应用误区和常见问题处理,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河蟹 生态 养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pplicationfor the ecological breeding technology crabs, farmers are increasing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hydrophytes. But in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of aquatic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and pitfalls.
Combining with actua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application pitfalls of the hydrophytes,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the common problems.
随着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养殖户日益意识到水草在生态养蟹中的重要性,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可见水草决定着生态养蟹的成败。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水草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和误区,现结合实际,将水草的应用简单概括如下,供养殖户作参考。
1. 蟹生态养殖中水草的作用
一是增加溶氧。
水草作为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增加了水中溶氧,为河蟹池塘高密度人工养殖提供了保证。
二是调节水质。
水草的自身代谢能促进水和土壤中的养分肥料的吸收,同时还能吸附一部分有害物质,从而净化水质。
三是遮阳降温。
大面积的水草可以阻挡和吸收一部分光照,降低水温,为河蟹营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这一点在高温季节尤显重要。
四是栖息隐蔽。
水草不仅为河蟹提供了栖息和隐蔽场所,避免互残及躲避敌害,同时也是河蟹上下攀爬的附着物。
五是食物营养。
水草是河蟹的天然可口饵料,是河蟹食物构成中维生素的重要来源,是营养均衡的保证;同时,水草密集的地方,会吸引螺丝、小鱼虾等众多饵料生物。
2.水草的类型与特点
2.1水草的类型
水草大致可分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等,沉水性水生植物有伊乐藻、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等,挺水性水生植物有芦苇、茭草等,漂浮性水生植物有水花生、浮萍等。
无为县生态养蟹主要使用的水草有轮叶黑藻、伊乐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
2.2各种水草的特点
轮叶黑藻,俗称转转草、灯笼草,是无为县目前生态养蟹最常用的一种。
该草的特点是喜高温、生长期长(清明前后至10月份)、再生能力强、河蟹喜食,该草被河蟹夹断后能节节生根,生命力极强,因此不会败坏水质。
伊乐藻的特点是发芽早,长势快,是河蟹早期养殖的一种理想水草。
但该草不耐高温且生长旺盛,当水温达到30℃时,基本停止生长,易腐烂败坏水质,因此这种水草可作为一种过渡性水草,其覆盖率应控制在20%以内。
金鱼藻俗称轮薇,该草具有耐高温、叶较嫩、蟹喜食等优点,缺点是易腐烂败坏水质。
苦草俗称扁担草,最大的优点是净水力强,缺点是容易遭到破坏。
由于该草根部较嫩,河蟹只喜食其根部,将其夹断后其他部分则被遗弃漂浮水面造成浪费,且容易腐烂败坏水质。
因此,建议池塘中苦草种植面积应控制在10%以内,且被夹断的草要及时捞除。
水花生俗称马蹄草,其特点是生命力强、繁殖快、茎强壮、成本低、易采集,缺点是大量繁殖会影响其他草的生长,但在高温季节塘中缺草时可作重要补充。
3.蟹生态养殖水草的设置与管理
3.1水草的设置
池塘中水草的覆盖率通常应保持在2/3左右,水草的品种在2种以上且各种类型的水草应做到合理的搭配。
考虑到无为县主要以池塘养蟹为主,根据上述各种水草的优缺点,结合河蟹生长的特点,现以池塘养蟹为例加以说明。
一般在池塘四周沟内种植伊乐藻,约占整个塘口的20%,利用伊乐藻发芽早、长势快的特点,将其作为一种过渡性水草,一是为河蟹早期生长活动提供场所,二是能起到护坡的作用。
在池塘中间滩涂平台上以种植轮叶黑藻为主,搭配一些苦草、金鱼藻等,轮叶黑藻的覆盖率约占50%,轮叶黑藻具有喜高温、蟹喜食、不易破坏的特点,是河蟹的中后期生长的避暑、栖息、蜕壳和避敌的理想场所。
苦草和金鱼藻都是河蟹喜食的品种,但易遭到破坏,故其覆盖率应控制在20%~30%。
3.2水草的管理
在伊乐藻播下后,水深要相对浅一点,利于温度上升促进伊乐藻的生长,往后要缓慢注入新水,以刚好没过草头为宜,用水深来控制草的生长速度,否则水深变化太大易造成草头疯长和茎叶拉伤折断。
由于伊乐藻不耐高温,因此在高温季节到来时,要一次性将水加深把草头淹没在水下,防止晒伤以延长草的生长期。
在伊乐藻生长过程中,若草种植相对较稀,可适当分种移栽,若草长势旺盛,在高温时可割去草头控制其生长。
对于轮叶黑藻、苦草等,为防止河蟹早期活动破坏,可先用网片将其隔开,待发芽长成后再将网片撤掉。
苦草最好分期分批播种,错开生长期,防止遭河蟹一次性破坏。
对于河蟹夹断的草茎要及时捞除,防止败坏水质。
4.水草应用误区与常见问题处理
4.1水草应用的误区
水草不重要。
水草是是池塘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优质大规格河蟹的前提,无水草的池塘成蟹规格小、易犯病、成活率低、品质差,因此水草在河蟹生态健康养殖中是不可或缺的。
水草越多越好。
水草是不可少的,但也并非越多越好,水草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水草若过多不但不会增氧,反之因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氧;同时水草的疯长过后大面积腐坏会使水质迅速恶化,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
只种1种水草。
为了满足河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应混搭2种以上的水草,不同种类的水草之间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池塘生态的维护和植物源饵料的充分供应。
4.2水草应用中的 常见问题
4.2.1养殖后期水草疯长。
水草疯长原因:一是水草种植量过大;二是水较肥,营养物质过剩;三是早期水草管理不慎,水深控制不当所致;四是动物性饲料投喂过多,导致河蟹摄食水草量减少。
针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措施有:人工捞除多余水草;适当套养草鱼、花白鲢等;减少精饲料等的投喂。
4.2.2水草生虫。
随着水草大面积的应用,很多养殖户发现水草开始生虫,虫害严重时可残食大部分叶茎影响水草的生长。
因此,有的养殖户用药物来杀虫,但在杀虫的同时也伤及河蟹,且不符合无公害生产的要求。
经实践总结,水草的虫主要来自蛾产的卵,可通过加水淹没出水的草头阻断其产卵通道,此法可有效抑制草生虫的问题。
4.2.3养殖末期水草腐坏臭水。
养殖末期若塘中水草残留过多,则容易腐坏臭水,影响河蟹的体色和品质。
解决的方法:一是水草种植量适当,以到养殖末期河蟹刚好摄食完为宜;二是减少易腐坏水草如金鱼藻等的比例;三是通过割草头、分季节种草等方法延长水草的生长期。
篇8:生猪养殖技术论文
生猪养殖技术论文
摘 要:猪肉是我国居民食用的主要肉食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猪肉的需求量及质量逐年提高。生猪养殖技术的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猪场建设、生猪引种、饲养条件、疾病防疫、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生猪养殖技术,为广大生猪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猪; 养殖; 健康
猪肉是我国的主要肉食品种,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量逐年提高。传统的肉猪散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需求,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模式不断发展。在规模化养殖场中,由于生猪密度大,对养殖技术的要求较高。一些养殖者不熟悉养殖技术,造成生猪生长缓慢、猪疫病爆发、甚至死亡等,给养殖者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基于此,全面介绍生猪养殖技术,为广大生猪养殖者提供参考,减少因养殖不当带来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1 猪场建设
对养殖场而言,场址选择极为重要,因为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对于生猪养殖有着极大的影响。为使生猪健康、快速生长,减小外界环境对于生猪生长的影响,必须选择合理的场地。
第一,养猪场应选在远离人群的地点,即养猪场不能靠近村庄、工厂、城镇以及人流量较大的城市主干道。一般来说,距离这些人群密集地最少3 km以上。
第二,养殖场应选在地势较高、不易受到洪涝等灾害影响的位置,还需要有良好的通风及排水功能。
第三,需要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或不同种类,设置不同的养殖区域,如仔猪、种猪、母猪、成猪等。
第四,在养殖场附近需要设立隔离带,可以由一定宽度的沟道及树林构成,以减少外界病毒进入养殖场,降低生猪感染疫病的概率。
2 生猪引种
仔猪最好是由本场养殖的母猪生产,如果未养殖母猪或者母猪生产仔猪数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从其他地方购入仔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优良的仔猪品种,只有优良品种的仔猪才能提高肉猪生长速度及猪肉品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需要对仔猪引进地进行了解,不得在疫区引入仔猪,以免使带病仔猪流入当地。
第三,确保引入仔猪不存在疫病,一般在仔猪引入前需要检查是否已经种植疫苗,引入后隔离观察15 d-1个月,然后让兽医进行检查,确保未感染疫病之后才能入栏。
第四,选择杂交Ⅰ代仔猪,杂交仔猪优势,这种优势在纯种猪身上难以看到,而在杂交Ⅰ代猪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不同的种猪,杂交优势有所不同,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种猪进行杂交,从而获得具有理想特性的杂交仔猪。
3 饲养条件
猪是杂食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比较全面,水、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都在需求范围之内。因此,需要提供全面的营养,才能保证生猪快速生长。即需要保证喂养饲料的`多样性,各种饲料互补,才能为生猪提供全面的营养。但是需要注意饲料的安全性,
第一,饲料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要符合标准,如重金属等。
第二,保持饲料新鲜,饲料要保存在通风透气阴凉的地方,且存放时间不宜过长,确保喂食时饲料尚未发霉变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有所区别,例如在怀孕前期的母猪,为防止其生长过肥,需要喂养粗饲料含量较高的饲料,控制母猪长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而仔猪和哺乳期的母猪,则需要喂养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以提供足够的能量来促进它们生长。
4 疾病防疫
疫病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疫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重大损失,需要对疫病进行重点防治。
第一,确保仔猪入栏之前都已经接种疫苗,并且所使用的疫苗都符合国家标准。
第二,在养殖过程中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通风透气,减少疫病的发生。
第三,为生猪提供全面的营养,提高其自身对疫病的抗性。第四,合理用药,用药必须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不得使用违禁药物。
5 饲养管理
5.1 哺乳仔猪 哺乳仔猪的舍内温度一般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同时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流通。人工辅助出生1 h内的仔猪应吃足初乳。并在仔猪2~3 d龄内为其固定好乳头。将初生体重较小的仔猪固定在前排乳头,将初生体重较大的仔猪固定在后排乳头。对生后2~3 d龄内的仔猪肌肉注射铁制剂1剂量为150~200 mg/头。为仔猪健康生长,需用2%火碱水溶液或其他消毒剂对舍内消毒1次,且每天清扫圈舍并除粪2次。
5.2 断奶仔猪 断奶仔猪入舍前7 d内对猪舍进行清理消毒,舍内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温度控制在20~25℃,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对出生后55~60 d的仔猪接种猪瘟等常见疫苗。在转群前,用驱虫药对仔猪进行驱虫,每天关注猪群精神状态及采食、排粪情况。以及时发现疫病。35 d后将仔猪转入生长肥育猪舍。
5.3 生长育肥猪 在肥育前期采用生干粉料或生湿料日喂~4次,不限量饲喂;在肥育后期采用相同饲料日喂2~3次,不限量饲喂。将舍内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温度控制在16~21℃。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篇9:螃蟹养殖方法是什么
螃蟹养殖的工具
你需要小型的玻璃鱼缸(最好是养乌龟的那种缸子),因为玻璃鱼缸更容易观察螃蟹的“一举一动”,而且这种鱼缸很好买到,也很便宜。
买好缸子后,在缸子底部铺一层宝宝的沙子,大约一厘米厚就可以了,不要用小石子,石子会妨碍螃蟹行走。
螃蟹养殖水
把螃蟹放入缸中,注入清水大约没过螃蟹的后背就可以了,太深太浅都不好,还要在水中加入少许的盐,为了帮助螃蟹消毒杀菌,不要加太多。
螃蟹养殖物
一般给螃蟹喂的食物是给鱼吃的红色鱼虫,这也是很好找的,也不贵,几元钱就能买到很多,但是有个缺点就是容易死亡变质。
螃蟹养殖饲养禁忌
切忌让螃蟹暴露在阳光下过长的时间,以免螃蟹被高温杀死。
螃蟹的养殖要点
1.家里养要用盆子来养,盆子里可以放些细沙,形成个小平台。饲养的水不可以太深,最好的水深是水刚浸过螃蟹的壳,而且饲养的水可以用自来水,但要晒一天才能用。
2.螃蟹可以晒太阳,但不能晒太久。
3.螃蟹是杂食性动物,有条件的话可以喂红线虫,可以喂鸡蛋黄,当然螃蟹也可以吃鸡鸭的内脏或者是小鱼小虾。同时要喂一些草类的食物。要注意喂食量,半个小时内吃完为准,不然余下的食物会污染饲养的水。
4.蟹的摄食强度随季节、水温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在夏秋两季随着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蟹的摄食能力增强,这时每天投喂一次。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蟹的摄食能力下降,可隔日或数日投喂一次。投喂的时间以傍晚前后为宜,这是因为蟹是昼伏夜出的水生动物。
5.螃蟹是群居动物,最好几只螃蟹一起饲养,这样成活率比较高。
6.帮螃蟹清洗时,用手固定住螃蟹,再用牙刷沾点沐浴露或肥皂清清刷刷它,尤其死角处,拉着它的脚(别太使劲)刷。用水冲干净,鱼缸也要洗,偶尔撒点盐,主要是预防传染病的。
7.螃蟹刚到陌生的环境,脾气很倔,饿它几天,再用镊子镊一个好吃的,在它嘴前晃一晃,到时候看到它那狼吞虎咽的样子了。
篇10:螃蟹养殖方法
1、家里养要用盆子来养,盆子里可以放些细沙,形成个小平台
饲养的水不可以太深,最好的水深是水钢浸过螃蟹的壳,而且饲养的水可以用自来水,但要晒一天才能用。
2、适当的晒晒太阳
螃蟹可以晒太阳,但不能晒太久。
3、螃蟹是杂食性动物
有条件的话可以喂红线虫,可以喂鸡蛋黄,当然螃蟹也可以吃鸡鸭的内脏或者是小鱼小虾。同时要喂一些草类的食物。要注意为食量,半个小时内吃完为准,不然余下的食物会污染饲养的水。
4、螃蟹的摄食强度随季节、水温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
在夏秋两季随着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蟹的摄食能力增强,这时每天投喂一次。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蟹的摄食能力下降,可隔日或数日投喂一次。投喂的时间以傍晚前后为宜,这是因为蟹是昼伏夜出的水生动物。
5、螃蟹是群居动物
最好几只螃蟹一起饲养,这样成活率比较高。
6、清洗螃蟹
帮螃蟹清洗时,用手固定住螃蟹,再用牙刷沾点沐浴露或肥皂清清刷刷它,尤其死角处,拉着它的脚(别太使劲)刷。洗过澡用水冲干净,鱼缸也要洗,偶尔撒点盐,主要是预防传染病的。
7、螃蟹刚到陌生的环境,脾气很倔
饿它几天,再用镊子镊一个好吃的,在它嘴前晃一晃,到时候看到它那狼吞虎咽的样子了。
篇11:螃蟹养殖方法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螃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螃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螃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螃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螃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螃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螃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螃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螃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螃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螃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螃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摄氏度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摄氏度,可以不投喂。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螃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螃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螃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螃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螃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定质:螃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螃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螃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
★ 肉牛的规范化养殖技术分析论文
★ 赤眼鳟人工养殖技术论文
★ 发财树的养殖技术
★ 牡蛎的养殖技术方法
★ 泥鳅的健康养殖技术
★ 水培吊兰的养殖技术是什么
★ 农村养殖产业论文
★ 机械制造技术论文
★ 网络安全技术论文
★ 多媒体技术论文
[责任编辑:cqsh]